教育宝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前重点关于物质世界和实践的串讲

学习经验 考研 https://www.jiaoyubao.cn/ | 手机站

2018年11月13日 21:40:57

马原在政治复习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要背诵和考察的知识点也多,希望考生冲刺复习阶段能够好好巩固梳理。

  马原在政治复习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要背诵和考察的知识点也多,希望考生冲刺复习阶段能够好好巩固梳理: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发展的实质
  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b.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b.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 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2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 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c.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a.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b.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5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6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a.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b.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c.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2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a.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b.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
  c.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a.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a.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
  b.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c.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战略思想:
  1、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2、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的观点看问题。“四个”贯彻了看问题的方法。
  3、“四个”也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好了,以上就是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前重点关于物质世界和实践的串讲的介绍,如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的微信18560125702。教育宝是一家教培行业第三方平台,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习顾问能给你最客观公正的建议,帮你辨别课程好坏,为你提供学习帮助。返回教育宝头条

马原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前重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串讲

上一篇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前重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串讲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前重点社会基本矛盾的串讲

下一篇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前重点社会基本矛盾的串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当您认为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或者页面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联系客服或致电400-601-2788。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