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宝

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学习经验 汉语 https://www.jiaoyubao.cn/ | 手机站

2021年01月12日 08:38:00

对并列使用的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有的单音词仍继续存在,特别是那些属于基本词汇的词,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稳定而活跃的因素;有的单音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消失;有的单音词则不能独立使用,只作为构成复音词的词素存在,而同意义与之相关的词(或词素)组合为复音词。
  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二、古汉语复音词类型;
  古汉语复音词分两类:合成复音词和单纯复音词;
  (一)合成复音词;【情况有二】
  1、由两个实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
  (1) 起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并列使用的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 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朋友”被认为是复音词,但在《论语·学而》言“有朋自远方来”;在《礼记》言“其交友有如此者。”
  【注】: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
  (1)
  两个语素仍保持他们原有的意义。如“蓄积”的“蓄”是“积聚、贮藏”之意,“积”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蓄积”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
  (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和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2、由一个实语素加一个虚语素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
  (1)其中一个语素虚化为词头或词尾,主表语法意义,几乎不表词汇意义;
  (2)例:“夫子怃然”; “然”为词尾;
  (二)单纯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1)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多数连绵词是双声词或叠韵词,需依古音。如倜傥、忸怩—双声;逍遥、徘徊—叠韵。
  (2)叠音词。如昏昏、悠悠、斤斤等。《诗经·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

  三、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古汉语中许多同义词的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意义都不完全相同,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
  (1)概念的不同。
  1、概念的内涵不同。如”府”和”库”;
  A ”府”是收藏文书和财物的地方。《国语·越语》:府仓实。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
  B 是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
  2、概念的外延不同。如”人”和”民”,”人”指区别于动物的所有的人。”民”指人中比较愚昧者。
  ※注意:”泛指”和”特指”的不同。段玉裁所说泛指即浑言、统言,特指即析言。”浑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的共有的含义。”析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含义。
   【例】:“皮”与“革”:
   A 皮:带毛的兽皮; B 革:加工去毛的兽皮;
   段玉裁注:“云革者,析言则去毛曰革,统言则不别也。”
  (2)程度轻重的不同。例如”饥”和”饿”;
  A ”饥”表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即吃不饱。《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B””饿”表示几天没有进食,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如《史记·伯夷列传》:”饿死于首阳山。”
  (3)、色彩的不同。如”杀”和”弑”;
   A ”杀”是中性词,指一般的杀死;
   B ”弑”指下杀上,含有对者的谴责,是贬义词。《礼记·檀公下》:“臣弑君,凡在
   宫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中,“杀”和“弑”的区别很明显。
  (4)、使用条件不同。例如“能”和“得”,辨析见下;
  有些使用条件的不同则显示出语法的差异,例如“耻”和“辱”,二词用作名词时同义,用作动词时,“耻”一般用于意动,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辱”则一般用于使动,《论语·子路》:“始于四方,不辱君命。”
  四、“畏”和“惧”的辨析,以及“能”和“得”的辨析
  1、“畏”和“惧”的区别
  ①“畏”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多用作不及物动词;
  ②“畏”字很少用使动用法,“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畏);③“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则没有这个意思。
  2、“能”和“得”的区别
  ①”能”和”得”,古代都有表示”可能”的意思,都用作助动词,但它们的使用条件有所不同。
  ②”能”表示能力所及,如:《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如果大家通过上面的阅读,还想了解更多汉语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我的微信18560125702,我会为你匹配最适的学习方案,选课有问题,快来找学姐,嘻嘻。返回教育宝头条

古代汉语学习
古代汉语学习汉字的构造

上一篇

古代汉语学习汉字的构造

雅思口语备考期间注意着两个雷区

下一篇

雅思口语备考期间注意着两个雷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当您认为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或者页面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联系客服或致电400-601-2788。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