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宝

考研虽好但适合自己的更好

学习经验 考研 https://www.jiaoyubao.cn/ | 手机站

2018年10月25日 16:10:37

通过近四年报考研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数据,不难发现,近年的考研有逐渐变热的趋势,更有热门专硕的报考人数超过了学硕的现象。在考研热的盛行背后,难免有部分考生随波逐流,跟随大众的取向而盲目考研。考研虽热,但我们需要冷静的理性分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通过近四年报考研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数据,不难发现,近年的考研有逐渐变热的趋势,更有热门专硕的报考人数超过了学硕的现象。在考研热的盛行背后,难免有部分考生随波逐流,跟随大众的取向而盲目考研。考研虽热,但我们需要冷静的理性分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的增长,也符合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调整的方向。专硕趋热,是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致力于成长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具体体现。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在看到“考研热”积极成因的同时,也要对“热”现象进行必要的“冷”思考。
  01
  考研切莫功利化
  就业市场不佳,企业人才需求只看学历,不看能力,间接助涨了考研动机的功利化,许多考生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仅仅当作个人命运的赌注,当作“敲门砖”。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这直接导致高端人才有“学”而无“才”,不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所以,考生在决定考研之前,要清晰认识自己考研的初衷。
  02
  为考研逃课不值
  如今,大学里考研成风,不少考研者缺课、逃课现象严重,组织纪律涣散、敷衍课程,学业偏废,导致本科教学质量下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直接影响到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本科教育是学生基础阶段学习的关键时期,如果连最起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即使你考上研究生,相信在学术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最终被用人单位摒弃也是必然的。
  03
  考研过于应试化
  考研备考过程的应试化与素质教育相冲突。不少考生把考研看作通往成功的捷径,指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即便有幸考上研究生,也明显存在“基础薄、知识面窄、能力差”的弱点,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我们考研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通过学术上的成就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为以后运用到实践中提供理论知识,如果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学术再高也是白搭。
  04
  研究生培养条件未跟上
  “考研热”带来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研究生培养条件和培养制度的改善却未跟上,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滞后,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较差的状况比较严重,课程设置存在着与现实脱钩的现象,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其实,如今全国真正有能力招收研究生的院校并不多,有些院校为配合国家研究生扩招,不具备研究生培养条件的高校也勉强招收研究生,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习环境都与现实有较大差距。
  05
  考研热门、冷门形成鲜明对比
  考研的学生都知道,如今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乏人问津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间接造成人才结构的失衡,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并不能人尽其材,人才高消费加剧供需矛盾,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许多人尽管拿到了学位,但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有的还学非所用,总之是偏离了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甚至也违背了他们当年考研的初衷。如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医学等热门专业,每年报考人数都会超过招收人数数倍,但就业形势却并乐观。但如采矿工程、野生动物保护、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等冷门专业,却无人问津,而相反就业却相对简单。

  在询问过部分考生后,我们发现大家考研的原因各不相同,大多还是为了自我增值,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很多学子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相对清晰的规划,既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不过,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延缓就业时间的逃避心态,有追逐热门专业的盲目跟风,等等。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也提醒我们,需要在考研问题上对学生加强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更合理地认识自身、更科学地规划未来。要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应当是一个增强学识、提升能力的过程,而不能仅将其视为提升学历的“镀金”或找工作的“敲门砖”。

好了,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用。我是你的学习顾问王敏,选课有问题,快来找行家,我会为你匹配最适的课程,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18560125702),学姐近10年教培行业工作经验,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私人顾问,为您的课程进行一个详细系统的讲解哦。返回教育宝头条

考研经验
2019年考研英语作文有哪些格式要注意

上一篇

2019年考研英语作文有哪些格式要注意

跨专业考研的五个注意事项

下一篇

跨专业考研的五个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当您认为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或者页面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联系客服或致电400-601-2788。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