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 考研 https://www.jiaoyubao.cn/ | 手机站
2019年07月05日 18:36:05
2020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计划需要提上日程了。英语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来学习的考试科目。老师发布考研英语长难句考研英语复习要掌握哪些重点语法?小编给大家一起来捋一捋。那么今天英语老师分享“2020考研英语语法干货:复合句类型及构成”,给大家做个梳理。
2020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计划需要提上日程了。英语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来学习的考试科目。老师发布考研英语长难句考研英语复习要掌握哪些重点语法?小编给大家一起来捋一捋。那么今天英语老师分享“2020考研英语语法干货:复合句类型及构成”,给大家做个梳理。
复合句,又称“主从复合句”,就是指多件事之间由于重要性的不同,分为“主句”和“从句”。从句前一般有连接词引导(特殊情况可以省略)。
名词性从句,是指一个句子当做名词来使用,放到另一个句子之中。常常在句子中间主要作四种成分:宾语、表语、主语、同位语。
无论以上哪一个从句,在做从句时都遵循着:连接词 陈述句,这一公式。另外,宾语从句中that不作成分时常常被省略,但是其他几个从句都不能省略。
表语从句常接在系动词(be动词)后,毕竟系表结构。
主语从句有两种特别重要且常用的句型模板:
1.It is done 主语从句 (表达人们对一件事的观点和看法)
2.It is adj./n. 主语从句(表达一件事的评价)
同位语从句是用来解释说明一个抽象名词,在句中位于抽象名词后。
常见抽象名词:idea, opinion, fact, evidence, question, doubt, reason, theory,
belief, possibility, chance, hope, contention, guarantee等。
定语从句是修饰限定名词,先行词n. 关系词 陈述句 。
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及物动词的并与或介词后的宾语),都可以省略。
在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中,as一词多义需要注意。并且,只要as后引导的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它引导的一定是状语从句。
先行词 关系词 事/物 which/that 人 who/whom/that 人/ 物(所有格) whose 时间 when 地点 where 原因 why定语从句又分为限定性定语从句(无逗号隔开)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本质区别在于前面的先行词的范围是否明确,是否需要修饰限定。
其中,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关系词不能用that,指人做宾语更是只能用whom。
特殊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整句话。此时,先行词只能用which或as。用法上两者没有区别,只是which引导的从句只能位于从句后,而as引导的从句可在主句前、中、后。
在定语从句中,有时关系词作介词后的宾语,但为了引导定语从句,关系词要被提前到从句的开头。介词提前后关系词则不能省略,不能用that,指人用whom,指物用which。
状语从句,指的是一个句子作状语,表达“描述性的信息”,补充说明另一个句子(主句)。
状语从句的种类是由从属连词决定的,即从属连词表示什么含义(逻辑关系),那么从句就是什么状语从句。且,状语从句不论在主句前、中、后表达的意思都是一致。
从属连词 含义 时间状语从句连词 when/while/as 当……时候 before 在……之前 after 在……之后 since 自从…… until 直到…… as soon as 一……就…… by the time 截止到……时候 each time/every time 每一次…… the next time 下一次 原因状语从句 because 因为…… since 因为…… as 因为…… now that 既然,由于…… 结果状语从句 such... that... 太……所以……(such后接名词或名词词组) so... that... 太……所以……(so 后接形容词或副词) so that ... 所以…… 条件状语 if 如果…… once 一旦 as/so long as 只要 让步状语从句 although/though 尽管,虽然…… even if/ even though 即使,虽然…… while 虽然,尽管 however/no matter how 不管怎样 以上就是为考生整理的“2020考研英语语法干货:复合句类型及构成”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教育宝头条带来的详细介绍,想要查看更多考研资讯,敬请关注教育宝头条,也可以加我微信18560125702,我会解答你的学习问题。返回教育宝头条
在考研复试中,英语口语是必须要考的一个部分,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可避免。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早作准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等真正面临考题时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