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 中考辅导 https://www.jiaoyubao.cn/ | 手机站
2018年08月16日 09:04:04
在柴静的认识雾霾的视频“穹顶之下”收获上亿次传播之后,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更清晰了,当然,也需要各位同学对它清楚认识,毕竟,这是我们初中物理相关知识。
在柴静的认识雾霾的视频“穹顶之下”收获上亿次传播之后,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更清晰了, 当然,也需要各位同学对它清楚认识,毕竟,这是我们初中物理相关知识。有关雾、霾、PM2.5,这些均是初中物理知识。那么我们必须先了解它,才能在考试 中解决掉它,才能在将来,也许是二十年,也就是各位同学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时候,摆脱它!
1.什么是雾,雾是怎么形成的
雾 是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或者说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成的透明度差的空气和微小水滴混 合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 称为雾(Fog);。
2.什么是霾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在空气湿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霾和雾的区别有三个,一、雾是液态水滴,霾是固态灰尘微粒。二、雾的形成必须湿度大,而霾的形成必须是空气相对湿度较小。三、霾通常出现在城市和人类活动比较多的地方,雾在城市和野外森林山区都会出现。
3.什么是雾霾天气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天气预报说雾霾天气不恰当,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实际上,是雾天和灰霾天气。
霾和雾的共同点都使空气变混浊,是视程障碍物,尤其对交通安全造成危害,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 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目前北京监测的是PM1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 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4. PM2.5是什么?
“PM2.5” 初识这个数字的人可能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PM是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简称,用字母缩写就变成了PM,其实 就是颗粒物的意思,而2.5则代表的是颗粒物在空气中的直径为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由于颗粒比较细小,所以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 的,可能这样您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2.5微米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给大家做个比喻,人体纤细的发丝直径一般在70微米,比PM2.5多了将近30倍,这下在 您的脑海里是不是有个大概的印象了。
PM2.5从何来?
PM2.5 主要成分是元素氮,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其它的还包括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镉,铜等主要源自于人类污染的 重金属元素。虽然自燃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是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 等等。
一张图看懂PM2.5
5.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
(随着时光推移,我国的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那么,究竟是谁在严重雾国呢?)这是曾经出现在考试卷上的问题,下面是答案:
(主要是机动车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餐饮油烟污染(燃煤)和扬尘四大“杀手”在雾国。当然还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也是引起的雾霾的重要原因。,)
其一,汽车尾气污染。
大 气中的污染物,50%来源于汽车尾气污染。我国机动车使用的油品质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导致汽车尾气 污染型城市增多。因而车尾气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车辆繁忙的交通要道,灰霾情况会显得尤其严重,能见度比其他地方更低。
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汽 车尾气污染对生态、城市环境都产生严重的污染,并且直接、持续地危害人体健康。最新的研究表明,汽车排放的有害物质高达140多种,例如非甲烷碳氢化合 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二氧化硫、醚、甲醛及粉尘等。其中有些是易挥发的有机物(VDC),这些物质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地面臭氧 层,造成对人体及动植物的危害。
其二,工业废气污染。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主要围绕着“工业兴市”的方向发展,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或只污染不治理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工业废气排放量稳居世界第一。
在 我国,各种工业企业已经成为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目前我国的工业燃料仍以煤炭为主,其次才 是石油。火力发电站、冶金、化工、机械、轻工和建材等部门用煤量最大,所用煤量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70%。因此,使用煤炭和石油的企业是工业废气的主要 排放者。
燃煤的主要杂质是硫化物、氟、砷、钙、铁、镉等的化合物。石油的主要杂质是硫化物和氮化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燃料燃烧时 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除了与燃料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及数量有关外,还受到燃料燃烧方式影响。燃料燃烧完全时主要污染物是CO2、SO2、NO2、水汽 和灰分。燃烧不完全时,则会产生CO、硫氧化物、醛类、碳粒、多环芳烃等污染物。
工业废气污染物长期悬浮于大气环境中,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可以为酸雨等污染物,威胁人类、动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危机环境安全。
其三,餐饮油烟污染(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镇餐饮业布满大街小巷。小摊点星罗棋布,大排档见缝插针,所造成的燃煤废气、油烟污染等多种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投诉的重点和热点,并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列为城市、集镇居民所厌恶的两大公害。
餐饮业污染对人体最大的危害,首推油烟中含有的大量致癌物质,极易引起肺部发生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
其次,小城镇的餐饮小商贩大多以煤为燃料,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等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巨大危害不容忽视。
其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也是引起的雾霾的重要原因。)
其五、今年的正月十五,伴随蛇年元宵节,我国北京和中东部等地区再现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城市照样毫无顾忌地燃放烟花爆竹,给雾霾天气雪上加霜
6.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大 颗粒物易被鼻腔,咽喉,气管拦截,或者通过绒毛的运动将其排除体外,但是由于PM2.5是细小颗粒物,一旦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而后溶 解进去血液,造成血液中毒,很容易达到肺部深处。会造成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伤害,出现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加重哮喘发作,出现心律失常诱发心 脏病等等
(2) 雾霾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危害?
出现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出现车量追尾相撞,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对大家出行造成不变,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7.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身体。
2晨练应限制: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其实这对于人体来讲,时间并不是很正确,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空气质量很差,尤其是雾霾天气,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锻炼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3 做好个人卫生,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漱口,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去掉污染的残留
4饮食方面有讲究:
A多喝水,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
B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冬季爱吃火锅的人群应尽量较少。
C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梨,柿子,百合,萝卜,荸荠等润肺食品。
柴静的《穹顶之下》很震撼,中考会不会侧重有关雾霾的知识点?应怎么把握,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将其保留版权转载。我的微信号(18560125702)欢迎来咨询,10年教培行业工作经验,如果你在成人英语方面有疑问,请与我联系,我将为您提供全面专业的选课帮助。
在选课过程中如需帮助,您可以加我微信:18560125702,我将为您提供全面专业的选课帮助,让我们一起开始美好的学习之旅吧。返回教育宝头条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学习方法。这一主题贯穿在第一至第四单元的每一知识内容中,涉及很多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十分的抽象、微观。
你好,针对你的这个问题,我作答如下:1、要明白数学考试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第一、粗心: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抄写错误;书写不清楚。
第一、我们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很多知识点是分类讨论的常客,对于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在考试时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时刻紧绷分类讨论的弦,以免掉进出题老师的陷阱。
一、考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教材、考纲为主线,紧扣双基,对于书本中平时不太注意的部分,如阅读材料部分,课外实验部分等也要稍做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