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https://www.jiaoyubao.cn/ | 手机站
2018年09月01日 16:57:47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广义: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
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5年以上)中期规划(1年到5年)短期规划(少于1年)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对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www.jiaoyubao.cn/list/sheji/" target="_blank">设计(组织信息,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机构,组织调查,诊断,评价)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供需平衡) 5)费用规划: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预算,核算,审算,结算,费用控制)
3.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4.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名称,工作条件,地点,范围,对象,资料)
1)科学界定时间,空间范围。系统分析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逐一比较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 2)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里素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5.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只制度的重要步骤
6.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1)书面资料(现职人员的资料记录和岗位责任说明)
2)任职者的报告(访谈、工作日志)
3)同事的报告(上级、下属)
4)直接观察 下属,顾客,用户
7.岗位规范的概念
岗位规范也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8.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1)岗位劳动规则(时间,组织,岗位,协作,行为)
2)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产量定额,双重定额标准)
3)岗位培训规范(对本岗位员工的="//www.jiaoyubao.cn/list/jineng/" target="_blank">职业技能培训与开发所作的具体规定)
4)岗位员工规范(任职资格,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心理素质,胜任能力等做统一规定)
9.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格式)
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知识,能力,经历)
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
○1指导性培训计划:总体性规划(培训目的、对象、时间、项目、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培训方式、考核方式)
○2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大纲要明确教学目的,内容,要求,教学方式,方法,推荐教材讲求针对和实用
○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传统的国有企业使用的统一劳动规应知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
○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如管理岗位考核,生产岗位考核)
10.工作说明书的概念
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11.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绩效考评。
12.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表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3)做要员工思想工作,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二、调查阶段 三、总结阶段
13.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
1)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起草工作说明初稿
2)分析专家(各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管理人员)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进行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
14.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15.设置岗位时应考虑并处理好的
1.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
2.在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所有岗位工作责任和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
3.岗位设置的总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的要求
4.站在组织总体系统的高度上俯视每个岗位,观察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发货积极作用 5.对每个岗位进行剖析,是否体现了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
16.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化,纵向扩大化,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是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手段发生变更 工作丰富化: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技术和技能含量。考虑5个方面的 内容:
1)任务的多样化实现一专多能2)明确任务意义3)任务的整体性4)赋予必要的自主权5)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岗位工作的满负荷: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该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得到充分利用。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岗位的工时制度:对企业它影响工时利用的状况,劳动生产率,整体经济效益,对员工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轮班和作业时间。 劳动环境的优化:
物质因素:1)工作地的组织2)照明与色彩3)设备、仪表的操纵器的配置
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噪声,厂区绿化(生理,心理,人体工程,工效,环境学等知识)
17.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
1)企业劳动分工与写作的需要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
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18.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
1)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实证方法)检测和消除岗位员工费时费力的操作,克服停工,等待工时浪费的现象,有效促进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步骤:1)选择研究对象2)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3)分析观察事物的事实4)通过分析,研究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5)贯彻新方法
方法研究具体应用的技术:
1) 程序分析:将人力物力耗费降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综合的方法
作业程序图:能全面显示出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投入,检验及全部作业的顺序。
作用:○1为剔除、合并、简化、重排操作程序提供依据○2可用于核算半成品、在制品的单位成本 ○3为原材料、配件、半成品的购进,供应,保管提供了依据○4可为岗位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流程图:更详细,常被用于分析研究某种产品,某一零部件或一项工作任务的加工制作过程。单柱型、多栏型 线图:充分揭示了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能清晰显示出物料流动的轨迹 人-机程序图
多作业程序图:研究多个岗位分工与写作关系
操作人程序图:适用于工作地固定,操作重复性强,加工批量大的工作程序,不受工作地点变更的影响,随时
采用,简便可靠,可用于测时写实,制定时间定额标准,促进手工操作合理化,制定作业指导书提供依据。
2) 动作研究:动作经济原理:1)人体的利用2)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3)有关工具和设备的设计 现代工效学的方法:人-机-环境
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IE的功能的具体功能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19.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企业制定用人标准要加强企业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工作,促进企业劳动组织的科学化。 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
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内涵相同(数量质量界限)计量单位不同(只有量的差别)实施和应用范围不同
企业定员制定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 –与劳动定额有直接联系4)按比例定 5)按组织机构----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20.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的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
21企业定员的原则
1) 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位依据 2) 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 各类人员比例关系要协调 4) 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 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 定员标准适时修订
计算看手写稿
22.零基定员法:确定二、三线人员定员人数。
改变了按比例定员的传统方法,以岗位劳动量为依据,一切从零点开始,按工作负荷量和岗位负荷标准决定岗位设置。对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实行并岗或者由于一人兼职兼岗,使定员水平趋于合理。
23.劳动定员标准作为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劳动定额工作标准,即人力消耗,占用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具有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可行性,法定性,统一性”等特征。
24.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定员标准
25.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单项(详细)综合(概略)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率,设备,岗位,比例,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26.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
企业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加工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类型和性能,岗位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等生产技术,劳动组织条件,明确规定出各类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并提出各个工序,设备或工作岗位具体的用人标准。
行业定员标准还应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机构设置,管理层次,轮休轮班组织形式,作业率,出勤率,以及设备开动率等提出原则性要求。
27.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确保先进性,技术性,科学性,可行性)
1)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2)依据要科学3)方法要先进4)计算要统一5)形式要简化6)内容要协调
28.定员标准的编写依据:法规,条例,规定,实施细则
29.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
1)概述:封面,目次,前言,首页等要素构成
2)标准正文:由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构成 一般要素:标准名称,范围,引用标准
3)技术要素:定义、符号、缩略语,各工种,岗位,设备,各类人员的用人数量和质量要求
30.制度话管理的概念:以制度管理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
31.制度化管理的特征:
1)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2)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4)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要根据因事设岗原则,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
32.制度化管理的特点: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2)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33.制度规范的类型: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
1)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
2)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比基本制度层次略低
3)技术规范 4)业务规范
5)行为规范:层次最低,范围最广
3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
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只有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 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工时时间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
3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
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录用:明确组织中工作岗位的需求,提出人员补充的计划,对有资格的求职人员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采用科学方法确定符合高位的最合格人选
保持:有效激励员工,始终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气氛 发展: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素质的提高
考评: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做出全面考核
调整:通过奖惩,解聘,晋升,调动等方式
5个职能围绕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控制
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36.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
1)共同发展原则(最基本的原则)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
37: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 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38.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
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制度调整,充实完善
39.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合理性,准确性,可比性
40.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1)检查项目是否齐全2)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3)将存在的问题,产生的矛盾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
41.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
一、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预警线,控制下线 2.定期进行劳动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 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人工成本的总预算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人员工资水平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的。 42.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方法:原则“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
4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
1)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 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障。
44.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及时性,节约性,适应性,权责利相结合
45.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
1)制定控制标准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3)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
1.内部招聘的特点
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不足: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容易抑制创新
2.外部招聘的特点
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的作用
不足:筛选难度大,进入角色慢,招募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3.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
1)分析单位的招聘需求2)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3)确定合适的招聘来源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4.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1)准备展位2)准备资料和设备3)招聘人员的准备4)与协作方沟通联系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6)招聘会后工作
5.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1)推荐法(内部,外部)2)布告法(普通员工)3)档案法
6.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1)发布广告:最常用,发布快,应聘者多,层次丰富,单位选择余地大,可以展现企业实力
2)借助中介:承担双重责任,即为单位择人,也为求职者择业,定期交流会,缩短招聘与应聘时间 人才交流中心:针对性强,费用低廉,对计算机,通讯等热门人才和高级人才的招聘不理想
招聘洽谈会:了解当地人力资源素质和走向,人力资源政策和人才需求情况,选择余地大,难招到合适高级人才 猎头公司:高级和尖端人才
3)校园招聘(直接)(招聘张贴,招聘讲座,毕业分配办公室推荐)
4)网络招聘:成本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储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便捷和规范 5)熟人推荐:对候选人的了解比较准确,适用范围广,适合一般和专业技术人才,节约成本,易形成裙带关系
7.采用校园上门招聘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或几只船的现象
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
4)对学生刚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
8.采用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招聘会的档次2)了解招聘会面对的对象3)注意招聘会的组织者
4)注意招聘会的信息宣传
9.笔试的适用范围
测试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
一般知识和能力(社会文化知识,智商,语言理解能力,数字能力,推理能力,理解速度,记忆能力) 专业知识和能力即与岗位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财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能力等)
10.笔试的特点
优点:一次可出大量题目,增加对知识,技能,能力的考察信度与效度。可以大规模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 花较少的时间达到高效率,对应聘者心理压力少,容易发挥正常水平,成绩评定客观
缺点: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
11.筛选简历的方法
1)分析简历结构:一般不超过两页,通俗易懂
2)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个人成绩) 3)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4)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5)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12.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1)判断应聘者的态度2)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3)注明可疑之处
13.提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命题是否恰当2)确定评阅计分规则3)阅卷及成绩复核
14.面试的内涵
1)考查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2)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
3)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
4)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
面试可以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社会背景,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思维能力。 使应聘者了解自己在该单位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个人期望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
15.面试的发展
在面谈回答的基础,引入:答辩式,演讲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辅助形式,达到了解应聘者业务知识水平,外貌风度,工作经验,求职动机,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性思维等情况 16.面试的目标
面试考官的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
2)使应聘者更加了解单位的现实情况
3)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因素
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等。
应聘者的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
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
4)充分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
5)决定是否愿意来该单位工。
17.面试的基本程序
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确定面试的目的,科学设计面试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面试类型,确定面试的时间和地点
2)面试开始阶段:从应聘者可以预料的问题开始发问,再过渡到其他问题,以消除应聘者的紧张情绪。
3)正式面试阶段:采用灵活的提问和多样化的形式
4)结束面试阶段:在面试结束之前,应给应聘者一个机会,询问是否有问题要问,是否有要加以补充或修正的。
5)面试评价阶段:根据面试记录表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估(平分式和评语式)
18.面试的方法
1)初步面试(相互了解,对书面材料进行补充)和诊断面试(实际能力和潜力的测试: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个人工作兴趣与期望)
2)结构话面试和非机构化面试(漫谈式)
19.面试提问的方式
1)开放式提问(无限开放式和有限开放式)用以缓解面试的紧张气氛,消除应聘者的心理压力
2)封闭式提问:让应聘者对某一问题做出明确的答复
3)清单式提问:鼓励应聘者在众多选项中进行优先选择,以检验应聘者的判断,分析与决策能力
4)假设式提问: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应聘者的想象力,以探求应聘者的态度或观点
5)重复性提问:让应聘者知道面试考官接收到了应聘者的信息,检验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6)确认式提问:表达出对信息的关心了解
7)举例式提问(行为描述提问)让应聘者列举应聘职务要求的并与其过去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事例,从中总结和评价应聘者的能力
20.面试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
2)有意提问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
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
4)所提问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
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有观察非语言行为
21.其他选拔方法
1)人格测试:体格与生理特征、气质、能力、动机、价值观与社会态度. 领导者失败的原因不在与智力,能力和经验不足,而是人格体制不适合
2) 兴趣测试:六类:现实型,智慧型,常规型,企业型,社交型和艺术型
3) 能力测试(普通能力倾向测试,特殊职业能力测试,心理运动机能测试)
22.情景模拟测试法(测试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等综合素质)
23.情境模拟测试的特点
1)易通过观察应聘者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效果来鉴别应聘者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比较适合在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
3)设计复杂,费时耗资
24.情境模拟测试的分类
1)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演讲能力测试,介绍能力测试,说服能力测试,
沟通能力测试
2)组织能力测试:考察协调能力如会议主持能力测试、部门利益协调能力测试,团队组建能力测试
3)事务处理能力测试:公文处理能力测试,冲突处理能力测试,行政工作处理能力测试等
25.情境模拟测试的优点
1)可从多角度全面观察、分析、判断、评价应聘者
2)通过这种测试选拔出来的人员往往可以直接上岗,或简单培训即可上岗,节约大量的培训费用
26.情境模拟测试的应用
情境模拟测试的方法: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决策模拟竞赛法,访谈法,角色扮演,即席发言,案例分析法
公务处理模拟法 :
1) 发给每个测评者一套文件汇编(15~25份文件)
2) 向应试者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然后让应聘者知道他现在是岗位上的任职者,负责全权处理文件筐里的所有公文资料
3) 将处理结果交给测评组,按既定的考评维度与标准进行考评
常见的考评维度:个人自信心,企业领导能力,计划安排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决策能力,敢担风险倾向与信息敏感性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1) 将讨论小组(4~6人)引进只有一桌数椅的空房中
2) 不指定谁当主持和讨论的组长
3) 不布置议题和议程,只是发给一个简短案例
4) 不安排位置
5) 测评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出面干预
6) 最后由几位观察者根据给每一个参试者所扮演的角色评分。(主动发起者,指挥者,鼓励者,协调者)
27.应用心理测试法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对应聘者的隐私加以保护
2)要有严格的程序
3)心理测试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
28.员工录用的主要策略:
1)多重淘汰式,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
2)补偿式,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综合计算出应聘者的总成绩(人为权重)
3)综合式,有些是淘汰性的,有些是互为补偿性的,应聘者通过淘汰式后才能参加其他测试
29在做出最终录入决策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
2) 减少做出录用决策的人员(选择那些直接负责考察应聘者工作表现的人,以及那些会与应聘者共事的人)
3) 不能求全责备
30.员工招聘活动评估见手写稿
31.人员配置的原理
1)要素有用原理:可见,识才,育才,用才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2)能位对应原理: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3)互补增值原理:最重要的是增值
4)动态适应原理
5)弹性亢余原理:即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劳动者的生理心理要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
32.企业劳动分工:
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社会内部分工),个别分工(企业范围内的分工)
33.企业劳动分工的作用
1)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
2)劳动分工能不断地改革劳动工具,使劳动工具专门化
3)有利于配备工人,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
4)劳动分工大大扩展劳动空间
5)劳动分工可以防止因劳动者经常转换工作岗位而造成的工时浪费 34.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职能分工,专业分工,技术分工
35.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 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 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 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36.企业劳动协作的形式
以简单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简单协作:一起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如搬运工。挖沟; 以细致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复杂协作,建立在较为细致的分工上的协作
37.组织企业内部劳动协作的基本要求
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2.实行经济合同制,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
38.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我们研究企业劳动协作组织的基础。
39. 需要作业组的情况:
1)生产作业需要工人共同完成 4)为了便于管理和相互交流 2)看管大型复杂的机器设备 5)为了加强工作联系
3)工人的工作彼此密切相关 6)没有固定工作地和工作任务,为了便于调动和分配他们的工作如,厂内运输组,电工组,水暖工组
作业组按工人的工种分为专业作业组(同工种工人组成)和综合作业组(不同工种工人)
按轮班工人的组成情况分,轮班作业组(横班组织作业组)和圆班作业组(按早、中、夜三班组成一个作业组)
40.作用组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
1)搞好作业组的民主管理,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
2)为作业组正确地配备人员 3)选择一个好的组长
4)合理确定作业组的规模,一般在10~20人左右为宜
车间是企业劳动协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通过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实行层层承包,使劳动协作关系制度化,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协调和统一。
41.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 1)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
2)保持工作地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和服务工作,包括及时供应原材料,半成品,防止停工代料
42.工作地组织的要求
1)应有利于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减少或消除多余,笨重的操作,减少体力消耗,缩短辅助作业时间
2)应有利与发挥工作地装备,以及辅助器具的效能,尽量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
3)要有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使工人有良好的劳动条件与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避免各种设备和人身事故
4)要为企业所有人员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使企业员工在健康,舒适,安全的条件下工作
43.对过细的劳动分工进行改进
1)扩大业务法2)充实业务法3)工作连贯法4)轮换工作法5)小组工作法,6)兼岗兼职7)个人包干负责
44.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
1)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2)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3)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45.加强现场管理的5S活动
1.整理:将不同物品从现场清除,区分要用和不用的物品 2.整顿:将有用物品放置
3.清扫:对现场检查,保持清洁将不需要的物品,彻底清扫干净
4.清洁:保持美观整洁 ,从规范化和人的素质高度巩固
5.素养: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46.5S活动的目标
1.工作变换时,寻找工具,物品的时间为零 2.整顿现场时,不良物品为零
3.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消费为零 4.缩短生产时间,交货延期为零
5.无泄漏、危害、安全整齐、事故为零
6.各员工积极工作,彼此间团结友爱,不良行为为零
47.劳动环境优化
1)照明与色彩: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适当的色彩,不仅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还可以降低人的疲劳程度,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视觉器官的的分辨能力和减少视觉疲劳;最忌讳蓝色,紫色,其次是红色,橙色,宜采用黄绿色或蓝绿色)
2)噪声
3)温度和湿度(夏季18~24度,冬季7~22度)
4)绿化(绿化不仅能改善工厂的自然环境,还能为劳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优化起到辅助作用)
48.工作时间组织的内容(单班制和多班制)
49.工作轮班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1.工作轮班的组织,应从生产的具体情况出发,以便充分利用工时和节约人力 2.要平衡各个轮班人员的配备 3.建立和健全交接班制度 4.适当组织各班工人交叉上班
5.工作轮班制对人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班对人的影响最大
1)适当增加夜班前后的休息时间。2)缩短上夜班的次数,例如采取四班三运转制的倒班方法
50.四班三运制的优点
1.人休设备不休,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挖掘了设备潜力,在原来设备条件增加了产量。
2.缩短了工人工作时间,工人每周减少6个小时,有利于保护劳动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3.减少了工人连续上夜班的时间,有利于员工的休息和生活。工人每周只连续上两个夜班4.增加了工人学习技术的时间,可提高工人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5.有利于在现有厂房设备条件下,增加用工量,为社会提供 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51.工作轮班制的组织形式
1)两班制
2)三班制(根据公休日是否进行生产,又可分为间断性三班制和连续性三班制)
52.每周48小时工作制时可采用三班轮休制,三班半轮休制和四班轮休制 每周40小时工作制后不宜采用三班轮休制和三班半轮休制
53.四班轮休制(四班三运制,四三制)
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工人每人每八天轮休两天,从循环期来看,可分为四天、八天、十二天等 实行每周40小时的工时制度下,企业采用本轮班方法时,每个月需要安排一个公休日
54.四班制
1)四八交叉制:24个小时内组织四个班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前后两个班的时间交叉 2)四六工作制:每天四个班,每班工作六小时
3)五班轮休制(五班四运转)员工每工作十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制
(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不超过6小时,负责清洗设备,打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任务))保证了员工某月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169小时
55.劳务外派与引进的形式
公派:具有劳务外派权或引进权的劳务代理机构与劳务聘方签订劳务合同 民间:自己通过亲友联系寻找海外聘用单位或聘用者 56外派劳务工资的基本程序
1) 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
2) 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
3) 外派公司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
4) 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 5) 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6) 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
7) 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 8) 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57.外派劳务的管理
一)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需提供的资料)
1)填写完整、准确的《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
2)与外方、劳务人员签订的合同,以及外方与劳务人员签订的雇佣合同
3)项目所在国政府批准的工作许可证证明
4)外方(雇主或中介)的当地合法经营及居住身份证明
5)劳务人员的有效护照及培训合格证
二)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人民检查院、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3)被判处罚正在服刑的 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P111
58.劳务引进的管理
一)聘用外国人的审批(提供的文件)
1)拟聘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2)聘用意向书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
4)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59.聘用外国人就业的基本条件
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从事该工作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3.无犯罪记录 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5.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60.人境后的工作
1)申请就业证(入境后15天内,聘用期不超过5年) 2)申请居留证(入境后30天内)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1.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
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培训评估的基础 ,培训工作准确,及时,有效的重要保证。
1) 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 2) 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 4) 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 5) 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
2.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1)培训需求分析的层次
1.战略层次(外部环境,组织条件,人员变动)
2.组织层次(组织目标、效率、资源、文化、工作任务)
3.员工个人层次(员工素质、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绩效)
3.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1)新员工:通常采用任务分析法
2)在职员工:通常采用绩效分析法评估
培训需求阶段分析
1)目前培训需求分析(生产经营目标,生产经营目标的现实情况,未能实现的生产任务,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未来培训需求分析(采用前瞻性需求分析方法)
4.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
1)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 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2)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1.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 3.现在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3)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和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 3.分析培训需求)
5.分析培训需求需要关注的问题
1)受训员工的现状2)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3)受训员工的期望和真实想法
4)汇总需求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6.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管理 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7.撰写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1)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 2)开展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质
3)概述需求分析实施的方法和过程 4)阐明分析结果
5)解释、评论分析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6)附录 7)报告提要
8.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
1)面谈法(工作技能,知识,态度,观念等)个人和集体面谈
2)重点团队分析法(1.培训对象分类2.安排会议时间及会议内容3.培训需求结果的整理)
3)工作任务分析法(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工作任务分析记录)结论可信度高,非常重要的岗位应用
4)观察法(适用于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不适用技术和销售人员)
5)调查问卷(无法断定其真实性,问卷设计、分析工作难度较大)
9.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1)循环评估模型(对员工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都要从整体层面、作业层面、员工个人层面进行分析)
2)全面性任务分析模型(计划阶段、研究阶段、任务和技能目录阶段,任务或技能分析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执行新的或修正的培训规划阶段)
3)绩效差距分析模型(发现问题阶段,预先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4)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10.实施培训需求信息调整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培训效果
4)仔细分析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11.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培训项目的确定(列出各种培训需求的优先顺序,明确培训的目标群体及其规模,确定培训目标) 2)培训内容开发(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 3)实施过程的设计(形成进度表,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全面分析培训环境) 4)评估手段的选择(如何考核培训的成败,中间评估,学习效果,运功情况) 5)培训资源的筹备 6)培训成本的预算
12.年度培训计划的构成
目的,原则,培训需求,培训的目的或目标,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方式,教师,组织人,考评方式 计划变更和调整方式,签发人
13.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1)培训需求分析2)工作说明3)任务分析4)排序 5)陈述目标6)设计测验7)制定培训策略8)设计培训内容 9)实验
14.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
1)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汇总培训意见,制定初步的计划
2)管理者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培训预算等进行审批
3)培训部门组织安排企业内部培训过程,去顶培训师和教材,或联系外派培训工作
4)后勤部门对内部培训有关场地、设备、工具、食宿、交通等予以落实
5)培训部门跟进确认的培训时间编制培训次序表,并告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15.年度培训计划的经费预算
1)确定培训经费的来源 2)确定培训经费的分配与使用
3)进行培训成本-收益计算 4)制度培训预算计划
5)培训费用的控制及成本降低
16.培训前对培训师的基本要求
1.做好准备工作2.决定如何在学员之间分组
3.对培训者指南中提到的材料进行检查 ,根据学员情况进行取舍
17.培训师的培训与开发
1)授课技巧培训2)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3)教学内容的培训4)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5)教师培训与教学效果评估的意义
18.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前期准备工作
○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2培训后勤准备○3确认培训时间
○4相关资料的准备○5确认理想培训师
2)培训实施阶段(课前准备,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学员自我介绍) 开始实施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介绍
4) 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5) 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 6) 培训后的工作
19.企业外部培训的实施
1)自己提出申请 2)需签订员工培训合同,规定双方责任义务
3)注意外出培训最好不要影响工作,没什么特殊的情况,不宜提倡脱产学习。
20.培训计划实施的控制
1)收集培训相关资料 2)比较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3)分析现实目标的培训计划
4)对培训计划进行检讨,发现偏差 5)培训计划纠偏
6)公布培训计划,跟进培训计划落实
21.如何实现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
1)让受训者变成培训者2)培训时间的开发与利用3)培训空间的充分利用
22.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
1)培训及时性信息2)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3)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
4)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 5)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6)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7)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8)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
9)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10)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
23.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渠道
生产管理或计划部门,受训人员,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培训师 24.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
1)认知成果(学到什么?评估笔试) 2)技能成果(绩效评估,观察)
3)情感成果(了解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反应) 4)绩效成果(用来决策费用)
5)投资回报率(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
25.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方法
1)通过资料收集 2)通过观察收集信息3)通过访问收集信息
4)通过培训调查收集信息
26.培训效果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27.培训效果的跟踪与监控
1)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
2)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认知程度,培训内容,培训的进度和中间效果,培训环境,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
3)培训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是培训评估的重点) 4)培训效率评估
28.培训效果监控情况的总结
1)简要声明培训目的 2)简要介绍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3)简要介绍培训方法
4)对本次培训的综合分析与评估 5)结论和建议
6)附件 29.培训方法选择见手写稿
30.选择培训方法的程序
1)确定培训活动的领域
2)分析培训方法的适用性
1与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培训相适应的:讲义法,项目指导法。演示法,参观等
2与解决问题能力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案例分析,文件筐法、课题研究法和商务游戏法
3与创造性培训相适应的:头脑风暴法,形象训练法和等价变换的思考方法
4与技能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实习,练习,工作传授,个人指导法和模拟训练
5与态度,价值观以及陶冶人格情操教育相适应的培训方法:面谈法,集体讨论法,集体决策,决赛扮演,悟性训练,管理风格理论培训等
6基本能力的开发方法:自我开发的支持,以及将集中培训运用在工作中的跟踪培训
4) 根据培训要求优选培训方法
1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2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
3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相适应(可征用的参数:学员构成,工作可离度,工作压力)
4培训方式方法要与企业的培训文化相适应
5培训的选择还取决于培训的资源与可能性
31.企业培训制度的内涵
能够直接影响与作用与培训系统及其活动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及政策的总和(包括法律规章、培训的具体制度和政策)两个主体---企业和员工 32.企业培训制度的构成
1)培训服务制度 2)入职培训制度 3)培训激励制度
4)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5)培训奖惩制度
6)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除上面六种基本制度外还有:培训实施管理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培训资金管理制度
33.岗位培训制度的内涵
岗位培训制度是企业培训制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4.起草与修订培训制度的要求
1)培训制度的战略性 3)培训制度的适用性
2)培训制度的长期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制定培训制度,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35.企业培训制度的基本内容(一项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实用性,可行性的培训制度应包括)
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 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
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 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
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36.各项培训管理制度的起草
1)培训服务制度(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和培训服务协议条款,是培训管理的首要制度)
2)入职培训制度(先培训后任职,先培训后上岗)
3)培训激励制度 基本内容
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对员工激励的方面(员工的资料,对部门及其主管的激励,对企业本身的激励)
4) 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评估作为培训发展循环的中心环节已经是业内的共识,为培训奖惩制度确立提供依据,也是规范培训相关人员行为的重要途径
5) 培训奖惩制度
6) 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第四章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2.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活动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3.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由于涉及的工作对象和内容不同,可分为管理的总流程设计和具体考评程序设计两部分。
4.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设计,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5.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应当充分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和策略的要求
6.国内认为绩效管理包括四个环节:目标设计、过程指导、考核反馈、激励发展
7.国外:成功的绩效管理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指导,激励,控制,奖励
8.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见手写稿
9.绩效面谈的总类
1)绩效计划面谈2)绩效指导面谈3)绩效考评面谈4)绩效总结面谈
10.按绩效面谈的具体过程及特点分为
1)单向劝导式面谈(要求主管具备劝服员工改变自我的能力)
2)双向倾听式面谈(要求参加者事先准备一些问题,而且要掌握提问和聆听的时机))
3)解决问题式面谈(需要组织相关培训,以提高考评者的管理水平)
4)综合式绩效面谈(如单向式劝导面谈适用于评估绩效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解决问题式面谈更适用于促进员工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将两者结合)
11.绩效管理遇到的问题
1)系统故障 2)考评者以及被考评者,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上的故障
12.提高绩效面谈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绩效面谈的准备工作
○1拟定面谈计划:明确目的,内容,要求,面谈的方式,需准备的资料等,提前1~2周书面通知被考评者,详细说明情况,并再次亲自通知
○2收集各种与绩效相关的信息资料
2)提高绩效面谈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采取有效的信息反馈方式(并达到以下要求针对性,真实性,及时性,主动性,适应性)
○2薪酬,提升,激励,惩罚等
13.绩效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目标比较法,水平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外部环境:资源、市场、客户、对手、机遇、挑战,内部因素:资源、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制度,个人因素)
3)制定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
○1预防性和制止性策略 ○2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策略(保证激励策略的有效应具备的原则:及时性,同一性,预告性,开发性) ○3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劳动组织的调整,岗位人员的调动,其他非常措施如解雇,除名,开除等)
14.绩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
○1.员工自我矛盾○2.主管自我矛盾○3.组织目标矛盾 解决方法
○1绩效面谈中,以行为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诱导为手段,本着事实求是,以理解服人的态度,客服轻视下属等错误观念,与下属进行沟通交流
○2在绩效考评中,将过去,当前,今后的目标适当区分开。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严格区分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适当放下权限,鼓励下属参与
15.绩效管理系统的检查与评估(系统的功能:人事决策,开发人力资源)
16.检查和评估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的方法
1)座谈法2)问卷调查法3)查看工作记录法4)总体评价法(总体功能,结构,方法,信息,结构分析)
17.绩效管理的考评方法与应用见手写稿
第五章薪酬管理
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薪资,福利,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薪酬有不同表现形式:精神的与物质的,有形的与无形的,货币的与非货币的,内在的与外在的
2.薪资=薪金、工资
薪金是较长的时间为单位计算员工的劳动报酬与月薪,年薪,通常使用薪水一词
3.工资:通常以工时或完成产品的件数计算员工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如计时工资(小时,日,周),计件工资
4.薪酬-货币形式-直接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特殊津贴)
-间接形式(其他补贴,社会保险,员工福利)
-非货币形式(表彰嘉奖,荣誉称号,奖章授勋)
5.报酬:员工完成任务后,所获得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待遇
6.收入:员工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薪资,奖金,津贴和加班费等)
7.薪给:分为工资和薪金
8.奖励: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红利、佣金、利润分享)
9.福利:如带薪年假,各种保险
10.分配: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创出来的产品或价值即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1.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贡献包括员工的态度,行为和业绩所做出的各种回报。
12.广义: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13.外部回报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外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回报,也称外部薪酬。外部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员工薪酬的主体组成部分,包括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资:周薪,月薪,年薪。 绩效薪酬:绩效工资,红利,利润分成等)
间接薪酬即福利(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的津贴和其他服务,比如单身公寓,免费午餐)
内部回报指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一些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参与企业决策,获得更大的工作空间和权限,更大的责任,更有趣的工作,个人成长机会和活动的多样化)
14.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劳动绩效,职位或岗位,综合素质与技能,工作条件,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企业工资支付能力,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需求弹性,工会的力量,企业的薪酬策略)
15.薪酬管理: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完善,薪酬激励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最大限度 地发挥各种薪酬形式如工资,奖金,福利等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6.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保障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对各类员工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地得到相应的回报 3)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4)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17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个企业员工传递信息的渠道,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1) 对外具有竞争性原则 2) 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
4)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
18.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
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
工资总额=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奖金 津贴和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国家从宏观上了解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计算离退休金、有关保险金和经济补偿金的重要依据 工资总额是企业人工成本的一部分,是企业掌握人工成本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掌握人工成本的主要信息来源。
确定合理的工资总额应考虑的因素:企业支付能力,员工的生活费用,市场薪酬水平,以及员工现有薪酬状况 计算工资总额的方法:工资总额、销售额、盈亏平衡点、工资总额占附加值
2) 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
企业明确界定各类员工的薪酬水平,以实现劳动力和企业之间公平的价值交换,这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社会消费水平的变化,及时对企业员工的总体薪酬水平适时地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
4) 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1开展薪酬的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2制定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对薪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深入调查了解各类员工的薪酬状况,进行必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4对报告期内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检查人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5根据公司薪酬制度的要求,结合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必要调整
19.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
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3)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环境)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确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如机动灵活的用工系统,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学以致用的技能开发系统,动静结合的晋升调配系统
20.衡量薪酬制度的三项标准
1)员工的认同度:体现多数的原则,90%以上员工能够接受。
2)员工的感知度:明确简化的原则,一分钟可讲明白、说清楚
3)员工的满足度:等价交换的原则,及时支付兑现员工报酬
21.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1)薪酬调查:薪酬水平高注意75%甚至90%的薪酬水平,低的25%,一般的50%
2)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3)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4)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企业薪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
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7)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
8)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22.薪酬方面:国家的主要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最低工资,经济补偿金两大方面。
23.福利方面: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最长工资时间,超时的工资支付,企业代缴的各类医疗、工伤、计划生育、死亡、养老、失业保险等
24.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4)劳动就业实际情况
5)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25.单项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1)准确表明制度的名称,如工资总额计划与控制制度,工资构成制度,奖金制度,劳动分红制度,长期激励制度
2)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如支付原则,等级划分,过渡办法
26.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一)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1)根据员工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根据工资总额,确定岗位工资总额或能力工资总额
2)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
3)根据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工资等级数量以及划分等级
4)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 5)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6)根据企业工作策略确定各工作等级的等中点,即确定每个工资等级在所有工资标准的中点所对应的标准
7)确定每个工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异 8)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
9)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10)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二)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
1)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
3)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
4)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
27.工资奖金调整的几种方式
1)奖励性调整:个人奖金=企业奖金总额×个人应得的奖金系数
2)生活指数调整:最终导致雇主采用减员的政策
3)工龄工资调整 4)特殊调整
28.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
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能力评价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入级
2)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和奖金
3)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水平,根据过度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方案确定。
4)如果出现员工的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
29.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工作岗位评价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衡量标准,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的大小。
30.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
1)工作岗位评价的中心是客观存在的“事”和“物”,而不是现有的人员
2)工作岗位评级是对企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
3)工作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
31.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
1)工作岗位评价中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
2)让员工积极地参与工作岗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
3)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
32.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
2)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要的资格条件等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
3)能够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具体说明其在企业单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4)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类列等奠定了基础
总之,使企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量值转换为货币值,为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33.工作岗位评价的信息来源
1)直接信息来源(现场岗位调查,采集有关数据资料)
2)间接的信息来源(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规章制度)主要来源
34.工作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1)线性关系 2)不倾斜的比倾斜的薪酬差距小
3)倾斜的比不倾斜的激励作用大
35.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1)按岗位的工作性质,先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2)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
3)建立由岗位分析评价专家组成的工作岗位评价小组
4)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并对有关指标进行说明
6)通过评价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构建工作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规定统一的衡量评比标准,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现抓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工作岗位评价计划,按照预定方案,逐步组织实施
9)最后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以便汲取工作岗位评价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岗位分类分级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6.工作岗位评价要素是指构成并影响岗位工作任务的最主要因素
37.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
1)主要因素(高度相关0.8以上)显著相关0.5~0.8
2)一般因素(中度相关0.4~0.5) 3)次要因素(低度相关0.3~0.4)
4)极次要因素(无相关0.3以下)
次要因素和无相关因素不应当列入评价要素所属的指标体系之中
38.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特点和构成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是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的统一。
影响岗位员工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劳动环境,以及社会,心理等几个主要的要素
1) 劳动责任要素(岗位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大小,反映岗位劳动者智力的付出和心理状态) 质量责任,产量责任,看管责任,安全责任,消耗责任,管理责任
2) 劳动技能(反应劳动者智能要求的程度) 技术知识要求,操作复杂程度,看管设备复杂程度,品种质量难易程度,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
3) 劳动强度要素(反映岗位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和生理,心理紧张程度) 体力劳动强度,工时利用率,劳动姿势,劳动紧张程度,工作班制
4) 劳动环境要素(反映岗位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粉尘危害程度,高温危害程度,辐射热危害程度,噪声危害程度,其他有害因素危害程度
5) 社会心理要素(主要采用人员流向指标)
39.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类
评定指标: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及社会心理要素等指标(主要由专家和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对岗位进行评估) 测评指标:涉及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要素的指标(用专门的仪器表在现场进行测量)
40.确定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
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41.权重系数的基本理论
计分权重是要素指标量化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作岗位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客观性的有效手段
1) 权重系数的内涵:
1.将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称之为权数,权数可以用绝对数,也可以用比重来表示
2.权数也是同度量因素
2)权数系数的类型
1.从权数的一般形式:(自重权数:绝对权数,以权数作为评价要素及指标的分值。加重权数:加重权数:相对权数,在个要数已知分值之前增设的权数,采用权上加权的方法,能够适当地反映出岗位之间的各种差异)
2.数字特点:小数,百分数,整数(加倍数,便于计算,但无法细致反应岗位差别,一般不采用整数)
3)权数的使用范围:
总体加权(测评总分的加权,总分加权)包括测评次数加权,测评角度加权,主要作用是对计量误差进行调整 局部加权:对评价要素结构的加权,根据工作岗位评价不同要素的不同重要地位和作用,来决定权数大小
要素指标(项目)加权:对各个评价要素的各个具体标准的加权,取决各个指标的地位和作用对要素的影响程度
42.权重系数的作用
1)反映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突出不同类别的主要特征
2)便于评价结果的汇总 3)使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
4)使不同类岗位的同一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
5)使不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
43.测评误差的分类
1)登记误差
2)代表性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评定人员偏离标准和违法操作程序而带来的测评结果的偏高或偏低) 测评误差的调整,重点是系统误差,其次是随机误差。
44.工作岗位评价标准包括: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量化标准,方法标准
45.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由高到低,大到小,优到劣,难到易,复杂到简单)
46.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制定(计分,权重,误差调整)
1)单一指标计分标准的制定(自然数法和系数法)
系数法:函数法(借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概念)常数法(在评价要素分值之前设定常数) 自然法与自然数法计分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数法是一次性获得测评的绝对数值,而系数法获得的只是相对数值,还需要与指派给要数指标的分值相乘,才能得到绝对数值也称为相乘法。
2) 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标准的制定
简单相加法,系数相乘法,连乘积法,百分比系数法 47.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是指各类权重系数的设计
48.权重系数通常是预先规定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49.调整误差的方法有事先调整(加权)和事后调整(平衡系数调整法)
平衡系数可用于调整总分,也可用于调整各要素结构和个项目指标,适合用于测评过程的各个阶段,可以是 试初始阶段,中期,也可以是终结期
50.岗位测评信度和效度检查
信度是保证工作岗位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效度:内容效度(反映岗位特征的有效程度,依靠专家来完成;评价要素名称与定义内容的吻合程度,要素总体结构的完整、合理,测评标准的标度与分等内容的吻合程度)
统计效度:通过建立一定指标来检查测评结果的效度(岗位的生产工作记录,担任上级岗位的人员对本岗位的评估,其他有关岗位的信息)
51.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详情见课本242页)
排列法(简单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 分类法
因素比较法:与评分法的区别在于各要素的权重不是事先确定的
岗位的共有影响因素(智力条件,技能,责任,身体条件,劳动环境条件)
评分法:确定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岗位的复杂难易程度,岗位的责任,劳动强度与环境条件)
评价因素(劳动负荷量,工作危险性,劳动环境,脑力劳动紧张疲劳程度,工作复杂繁简程度,知识水平,业务水平,熟练程度,工作责任,监督责任)Y=X2
-X 8(Y点数,X等级序号)
52.人工成本的概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 人工成本包括企业成本费用中用于人工的部分,企业税后利润中用于员工分配的部分
53.福利费用也可在工资总额基础上按规定的14%计算。
54.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岗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报酬,不在岗的生活费)
55.社会保险费用(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
56.住房费用(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57.福利费用(冬季取暖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丧葬抚恤救济费)
58.教育经费:财务(其他应付款),营业外支出(技工学校经费)
59.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险用品,清凉饮料和保健品)
60.其他人工成本(工会经费,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
61.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
1)企业的支付能力(实物劳动生产率,销货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比率,劳动分配率,附加价值劳动生产率,单位制品费用,损益分歧点)
2)员工的生计费用 3)工资的市场行情
62.员工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1)确定福利总额, 2)明确实施福利的目标
3)确定福利的支付形式和对象 4)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
63.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 合理,必要,计划,协调
64.各项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制定程序和内容如下
1)该项福利的性质:设施或服务
2)该项福利的起始,执行日期,上年度的效果以及评价分数
3)该项福利的收益者,覆盖面,上年度总支出和本年度预算
4)新增福利的名称、原因、收益者、覆盖面、本年度预算、效果预测、
效果评价标准
5)根据薪酬总额计划和工资,奖金等计划,检查该项福利计划的成本是否能控制在薪酬总额计划内
65,社会保障的三个基本要素(经济福利性,社会化行为,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
66.社会保障覆盖社会的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
67.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劳动者: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社会救助:贫困户,灾民,残疾人
针对全体居民:社会福利:公共设施,政府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贴,集体福利 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烈属抚恤,其他项目
第五章劳动关系管理
1.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
2.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3.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佣而产生的关系
4.劳动关系只能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不可能是劳动者因集体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力义务关系
6.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7.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力和义务,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
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8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雇主与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2)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
3)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权力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
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9.劳动法律事实: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体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劳动法律事实
1)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司法行为)
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是劳动法律关系行为成立的一般要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即包含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 ○2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 ○3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3) 劳动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使我国的劳动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1)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 2)劳动关系多元化
3)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4)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
5)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11.物质利益原则含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1)物质利益激励机制2)物质利益平衡机制
3)物质利益调节机制4)物质利益约束机制
12.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利益激励机制
13.劳动关系的调节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
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民主管理制度的调整、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调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
1)劳动法律法规:由国家制定,体现国家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
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3)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
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企业或雇主意志的体现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基本特点(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贯彻自愿,申请调解,调解过程,达成协议,履行协议自愿))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14.集体合同的概念: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15.集体合同除具有一般协议的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约束性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16.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2)内容不同3)功能不同4)法律效力不同
17.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
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的不足
18.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19.集体合同的形式:法定要式合同,书面形式订立
集体合同的形式分为主件和附件,主件是综合性集体合同,附件是专项集体合同,主要是工资协议
20.集体合同的期限:定期,1-3年。
21.集体合同的内容
1)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如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工职工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等条款)核心地位
2) 一般性规定: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变更,接触,终止
3) 过渡性规定: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
4) 其他规定: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间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22.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2)协商集体合同(20日内书面形式回应,协商准备,协商会议)
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4)审核期限和生效 5)集体合同的公布
23.违法集体合同的责任
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24.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25.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
是企业劳动关系调节的重要形式
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
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26.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
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1)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2)员工招收录用条件,招工简章,劳动合同草案,有关专项协议草案审批权限的确定
3)员工招收录用计划的审批、执行权限的划分
4)劳动合同续订,变更,解除事项的审批办法
5)试用期考查办法 6)员工档案的管理办法
7)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护办法 8)集体合同草案的拟定,协商程序
9)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办法,程序
10)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废止的程序等
2.劳动纪律: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品行规则,其他规则(劳动纪律内容必须合法,当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标准一致,劳动纪律应当结构完整)
3.劳动定员定额规则
1)编制定员规则 2)劳动定额规则
3)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定,上岗标准)
4)劳动安全卫生制定
6)其他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
27.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
1)职工参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生产经营管理权的表现,是单方的法律行为,用人单位有义务保证职工参与,听取职工意见)
2)正式公布(以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
28.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企业制动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在国有企业中实行,非国有企业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民主协商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两种主要的、并行不悖的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具体表现
29.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组织参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岗位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班组组我管理,各类岗位责任制 个人参与,各类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
30.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
31.资本与劳动存在着下述两个矛盾
1)企业目标与劳动者目标的差异2)存在着管理权威与职工参与的矛盾
32.平等协商制度与集体协商的不同
1)主体不同2)目的不同3)程序不同4)内容不同5)法律效力不同
6)法律依据不同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平等协商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两种疾病形式
33.信息沟通制度
1)纵向信息沟通(下向沟通,上向沟通) 2)横向沟通
3)建立标准信息载体
○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统计表,台账,工资单,员工卡片)
○2汇总报表(工作进行状况汇总报表与业务报告)
○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信息传递准确,不易受到歪曲,沟通内容易于保存)
○4例会制度(直接口头语言的形式,综合上向沟通,下向沟通,横向沟通)
以上内容为教育宝【王敏】编辑整理的内容,我已开通官方个人微信号(18560125702)。选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不焦虑!就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如果需要获得帮助,建议您加加我微信,可以十分便捷的和我充分互动交流,我会为您提供答疑指导等一条龙学习服务!
在选课过程中如需帮助,您可以加我微信:18560125702,我将为您提供全面专业的选课帮助,让我们一起开始美好的学习之旅吧。返回教育宝头条
广州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有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广州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哪家好,如何选择正确且靠谱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该如何选择一家好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
上海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有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上海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哪家好,如何选择正确且靠谱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该如何选择一家好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
教育宝小编精心整理了宁波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TOP榜单,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宁波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的课程、报价、校区地址等信息,还可以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青岛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有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青岛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哪家好,如何选择正确且靠谱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该如何选择一家好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
沈阳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有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沈阳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哪家好,如何选择正确且靠谱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该如何选择一家好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机构。